摩擦係數錯了,再精準的扭力都是假的!

摩擦係數錯了,再精準的扭力都是假的!

文章目錄

這其實是螺絲扭力控制中最大的「陷阱」之一。

👉 就算你用了最貴的扭力扳手,
👉 如果摩擦係數(K 值)錯了,
👉 扭力控制得再精準,也是錯的。


① 扭力 ≠ 預拉力

我們知道扭力公式是:

T=K×F×dT

符號意義
T扭力
K摩擦係數
F預拉力(夾緊力)
d螺絲公稱直徑

👉 這裡的 K 值(扭力係數) 是關鍵。
實務上,同樣一顆螺絲,如果 K 值從 0.15 變成 0.25,
在相同扭力下,實際預拉力會差將近 40%

* 如果深入探討,扭力係數不完全等於摩擦係數,但有正相關,以後有機會可展開研究


② 摩擦係數錯誤的後果

情境扭力扳手設定正確K值實際偏高K值實際偏低
預拉力變化理論預拉力預拉力不足預拉力過高
結果正常緊固鬆動、脫落螺絲扭斷、螺紋受損
實務使用情況合理夾緊灰塵、生鏽、乾鎖上油、鍍層滑、塗蠟(過度潤滑)

⚠️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現場會說:

「明明扭力扳手都設好了,還是鬆脫/斷掉!」
真正兇手往往是摩擦係數不一致。


③ 摩擦係數會受什麼影響?

  • 🔸 表面處理(鍍鋅、黑皮、電鍍、塗蠟)
  • 🔸 潤滑狀態(乾鎖 vs 上油)
  • 🔸 螺牙清潔度(有無粉塵、生鏽、油污)
  • 🔸 頭部與牙型設計
  • 🔸材質硬度與螺絲等級的差異


④ 工程現場常見「災難」實例

  • 🧨 夾緊力不足 → 施工完成後物件還會晃動
  • 🪛 螺絲斷裂 → 鎖付時瞬間超過螺絲本身強度
  • ⚠️ 法蘭 / 板材洩漏或鬆脫 → 整個系統失效

👉 這些問題,其實不是一定「扭力扳手壞了」,
而是「設定扭力時沒有考慮摩擦係數」。



📌 重點總結

錯誤觀念正確觀念
扭力扳手設定好=萬無一失✔️ 扭力扳手只是「達到目標扭力」的工具
不用管摩擦係數✔️ K 值是預拉力的靈魂
現場用手感就好✔️ 扭力 + 摩擦係數控制才是穩定工程的基礎

👉 扭力的準確性 = 扭力扳手 + 正確 K 值
兩者缺一不可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