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鍍其實就是「主動利用電位差」來防鏽
2025-10-28
文章目錄
① 電鍍其實就是「主動利用電位差」來防鏽
當我們在碳鋼螺絲表面鍍上一層電位較低的金屬(如鋅),
這層金屬就會在遇到水氣或鹽霧時,優先被犧牲腐蝕,
以保護底下的碳鋼本體。
👉 即使在鎖螺絲時有一點刮傷,周圍的鍍層金屬仍會「自我犧牲」,
產生陰極保護效應,保護裸露的鋼鐵不被氧化。
② 為什麼這是「受控的電化學反應」
這跟不鏽鋼+碳鋼接觸產生電偶腐蝕是一樣的原理,
但電鍍的差別是:
👉 我們 刻意選擇 讓外層鍍層(金屬電位較低)變成陽極,
👉 讓碳鋼本體(金屬電位較高)變成陰極 → 被保護。
| 情境 | 陽極(被犧牲) | 陰極(被保護) |
|---|---|---|
| 不預期的電偶腐蝕 | 鐵板 | 不鏽鋼 |
| 電鍍防鏽設計(如鍍鋅) | 鋅層 | 碳鋼螺絲 |
③ 常見防鏽電鍍類型
- 電鍍鋅(Zinc plating):最普遍,犧牲陽極保護。
- 熱浸鍍鋅(Hot-dip galvanizing):鍍層厚,戶外耐蝕性強。
- 機械鍍:鍍層均勻,適合螺絲幾何形狀。
- 鋅鋁合金鍍層:耐蝕性更高。
- 鈍化(Passivation):延緩鋅層的消耗,延長壽命。
④ 實務案例
當一顆鍍鋅螺絲鎖入鋼板時:
- 若在鎖入過程中鍍層有些微刮損,
- 周圍的鋅會率先氧化,保護底下的鋼鐵不生鏽。
- 即便長時間暴露,主體也不會立即鏽蝕。
⚠️ 若是沒有電鍍的碳鋼螺絲,即使一個小傷口,也可能在幾週內迅速鏽蝕。
⑤ 關鍵觀念整理
| 錯誤觀念 | 正確觀念 |
|---|---|
| 「電鍍一破就沒用了」 | ✅ 有刮傷也能靠犧牲陽極達到保護 |
| 「電鍍只是外觀」 | ✅ 電鍍是一種 主動防鏽的電化學保護系統 |
| 「螺絲鏽蝕就是刮傷造成的」 | ❌ 若鍍層設計正確,小刮傷並不會立即造成鏽蝕 |
👉 電鍍不只是漂亮,它是一種可設計、可控制的防鏽策略。
👉 鍍層=保護盾,主體鋼=被保護的結構核心。
